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转变,越来越多含有光敏感物质的可食用野生植物被大众接受。野菜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众多家庭、酒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。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有些野菜中含有较多的光感物质,少数人过量食用,太阳光直接照射后,可能引起一种称为“植物-日光性皮炎”的皮肤病。
今年6月9日,一例重症植物-日光性皮炎患者会诊于我院皮肤疮疡科,会诊的是我科的景红梅副主任医师。该患者起病的诱因就是食用了野生苋菜。
(野生苋菜)
患者女性,52岁,面部、双上肢红斑肿胀伴疼痛5天。自述5天前进食凉拌野生苋菜后于田间日光下劳作,曝晒2小时后自觉面部瘙痒,4小时后面部、双上肢皮肤暴露部位弥漫性潮红、肿胀,伴有阵发性刺痛、瘙痒,次日双眼睑出现肿胀,睁眼困难。
提到“日光性皮炎”,想必大家都不陌生,那么“植物-日光性皮炎”又是什么?它跟“日光性皮炎”有什么关系?得了植物-日光性皮炎怎么治?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?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下吧!
什么是植物-日光性皮炎?
植物-日光性皮炎是指患者过多食用或直接接触了具有光敏性的植物,在经受长期日晒后引起的以光*反应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变,故皮疹以面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为主,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、丘疹、水疱、血疱或坏死等。年,国内于光元教授首次报道因食灰菜或芥菜而发病。
本病是一种急性光*性炎症反应,发病机制尚不明确,好发于夏季,多认为其发生与体质、食用光敏性植物和长久日晒三者同时作用有关。
哪些植物可引起日光性皮炎?
可致植物-日光性皮炎的植物种类上不同地区存在差异,在欧洲和北美主要以伞形科植物独活为主,美国尤其是佛罗里达州主要以芸香科植物柠檬为主,而在我国则多见为灰菜、苋菜、野生油菜、芥菜、菠菜、芹菜、香菜、紫云英、防风草、马齿苋等所致。这些植物中含有最常见及最重要的光敏物质呋喃香豆素,其本身没有活性,但暴露于长波紫外线(UVA)的照射下可诱发光敏反应。
植物-日光性皮炎有哪些临床表现?
本病一般急性起病,潜伏期2~48小时。皮损主要位于日光暴露部位。早期自觉皮肤刺痛及瘙痒,后出现坚实发亮的弥漫性、非凹陷性肿胀,眉弓、颧部、鼻背、前臂及手足背等突出部位易出现对称分布的瘀点瘀斑。重者可出现水疱、血疱、糜烂、溃疡或坏死。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、头昏、头痛、呕吐、腹泻甚或谵语、昏迷等全身症状。
如何诊断植物-日光性皮炎?
根据发病前有服食过多或接触有关的植物和强烈日光曝晒史,有水肿、瘀斑,好发于暴露部位,夏季多见,女多于男,有自觉症状和全身症状等即可确诊。
得了植物-日光性皮炎怎么办?
轻者补充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C和烟酸等,严重者应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,以有效抑制免疫反应,迅速控制病情。还需联合抗组胺药物抗过敏治疗,并辅助使用胃黏膜保护剂。局部皮损对症处理,注意预防继发感染。
如何预防植物-日光性皮炎的发生?
首先,有光敏反应史的患者要避免食用和接触光感性的植物。
其次,尽可能避免强烈日光曝晒;不可避免接触光时,外出应做好防护,如:打遮阳伞、戴帽子、穿防晒衣等物理防晒措施,也可选择针对紫外线有广谱作用的防晒霜。
再次,选择一天中阳光较弱的时间进行户外锻炼,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增强体质,提高皮肤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。
医院皮肤疮疡科医生提醒大家:
植物-日光性皮炎为自限性疾病,整个病程轻者1周即可消退,重者往往经2-3周或更长时间才可痊愈。凡有光敏史的人群,日常生活中最好不要食用具有光感性的植物,或食用后尽量减少外出,避免日晒。假如在食后出现上述临床表现,医院的皮肤科就诊。
皮肤疮疡科咨询
END撰稿
郑明娟统筹
谢文松
审稿
杨猛美编
王露
医院就诊绿色出行乘车路线:乘坐2路、23路红旗路永安街口站下车,乘坐11路、41路、旅游三号线沃尔玛站下车向北步行米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