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h.DZhengの昆虫记(7)
螨,并不属于昆虫,在我们的第一节中曾说过,三对足,两对翅是昆虫的基本特征,而螨类有八条腿。螨类和蜘蛛同属于蛛形纲,目前已知约5万种。多数螨体形柔软、甚小,一般为0.1至数毫米,肉眼难见。体呈袋状,背面有较硬的盾板。躯体前方有口器,特征因取食习性而异,或呈螯钳状,或呈刺针状。
大多数螨类都营自由生活,以捕食其他螨类、小昆虫和它们的卵以及腐烂有机物为生。只有少数螨类寄生在植物或动物体上刺吸液汁或血液,或寄生在动物的体内外。今年我们介绍几种人的环境中常见的螨类小盆友。
粉螨
粉螨为粉螨科的通称,体小柔软、种类多,孳生于贮藏食品上或尘埃中。以植物或动物的有机残屑为食,常见于粮谷、干果、毛皮等储藏物中。
当粉螨孳生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,还会携带多种真菌和微生物进行传播,并加速储粮、干果的变质;人被粉螨螯或与其代谢产物接触可引起过敏反应,出现皮炎症状,还可引起过敏性哮喘、过敏性鼻炎等。粉螨成虫分为前半体和后半体,上具刚毛(毛发状或稀栉齿状)。在适宜条件下,2~4周即可完成1个生活史。
粉螨的防制主要是保持储藏地的通风干燥,适当施用杀螨剂,如敌百虫等,体内粉螨症应进行对症治疗,可使用卡巴肿、甲硝哒唑等。
尘螨
蚍螨科。体形微小,小于0.5毫米,乳白色。主要藏于旧被褥、旧枕芯中的各种动植物纤维、灰尘、粉末性的食品中,1克灰尘中最多可有1万余只尘螨。
尘螨不咬人,嗜食人的皮屑或面粉等,可引起尘螨性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特应性皮炎、慢性荨麻疹等,尤其是儿童和青年中的哮喘患者,80~90%对尘螨过敏。凡有人群生活的场所,几乎都有尘螨生存。尘螨的分泌物、蜕皮、尸体在微生物的分解下,变成微粒,随屋尘飞扬于室内空气中,被过敏体质者吸入,就会引起IgE介导的变态反应。
春秋季是尘螨生长最好的时刻,炎夏发育较慢,寒冬则数量减到极限。尘螨密度高时,尘螨过敏性疾病多发,发病也重,反之则少发或不发,即使发病症状也轻。在发病时或发病季节离开多尘螨的环境,病情可能缓解。
减少室内尘螨和减少与尘螨的接触是预防尘螨过敏的必要措施。经常保持房屋通风、干燥、清洁,可减少尘螨变应原的积累。若能用吸尘器除尘,清除尘螨更多。使用塑料床罩、泡沫塑料枕心,避免接触旧棉絮也可以减少尘螨孳生。
疥螨
俗称“疥癣虫”。属疥螨科。寄生在人和动物的皮肤表皮层内,可引起疥疮。疥螨最大仅0.5毫米,椭圆形,乳白色,足极短,背面隆起,生许多皮棘,以皮肤角质层组织为食。疥螨钻入皮内,不断向前啮食,形成一条蜿蜒的隧道,隧道灰白色或浅黑色,道口出现淡红或鲜红色的丘疹和水泡。
疥螨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而传播,如同卧一床、相互握手。疥虫离开人体后可生活2-3天,因此通过病人使用过的衣物而间接传染。在家庭或集体单位中可相互传染。动物疥螨也可与人互相传染。
疥疮可用10~20%(成人)或5%~10%(儿童)硫磺软膏治疗,同时应将衣被煮沸消*,注意个人卫生、勤洗澡、勤换衣被,避免与患者接触以及使用其衣服被褥、手套等,可防感染。
革螨
属寄螨总科。一般呈椭圆形,长约1毫米,大多自由捕食,亦有寄生于动植物的。常在春秋大量繁殖,经常袭人,引起皮炎。叮咬处有明显的咬迹,周围红肿,甚痒,持续一、二周,以臂、下肢、腰处最多见。
革螨不仅吸血危害,而且使寄主奇痒不安,并能传染很多重要的人畜疾病。由革螨传播的回归热是世界性的疾病,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一种螺旋体。革螨的寿命大约有六个星期,每一雌革螨每天约产十粒卵,卵坚固地粘附在人的毛发或衣服上。八天左右小革螨孵出,并立刻咬人吸血。大约两三周后通过三次蜕皮就可以长为成虫。革螨一生都是寄生生活。人们由于接触可互相传播。
革螨是一种寄生在动物身上靠吸血维生的寄生虫,人接触动物多了就有机会生革螨,防治措施是要注意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卫生;勤硫磺皂洗手,开水煮衣物可以杀死革螨的卵。毛发内有革螨就要把毛发剃去。
其实只要多注意个人卫生,这些螨类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日益污染的环境卫生,保护地球,才能保护自己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