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炎是夏季的“常客”,医院皮肤科了解到,随着气温升高,从5中旬开始,皮炎患者就开始增多,有的是被虫咬,有的是皮肤受到了暴晒,有的是因为天热皮肤真菌感染。避免患上皮炎,做好预防最重要。
受访专家——
医院皮肤科主任:吴维福
第一类:虫咬性皮炎
(被蚊子、跳蚤以及蜱虫、毛虫等小昆虫咬伤)
今年夏季被蜱虫、毛虫咬伤的市民较多。蜱虫存在于小区草丛或植物上,寄生在牛羊等牲畜身上,一旦接触就容易被叮咬。受桑毛虫、松毛虫等“叮咬”主要发生在采摘、旅游过程中。遇到树上有毛虫,低头经过;一旦毛虫落到衣服上,千万不要用手掸,要把衣服脱掉再处理,避免被毛虫刺刺伤。如果身上被毛虫的毛扎到,可用透明胶往下粘,然后再用清水洗受伤的皮肤。如果皮肤被扎到起包了就抹碱性的肥皂水有作用。
第二类:晒伤
(皮肤被日光伤到有三种情况)
第一种是暴晒。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。有的人去海边皮肤被晒伤。建议去海边玩的人尽量选择下午3、4点钟以后阳光不太充足的时候,另外每次玩的时间不要太长。
第二种是多行性日光疹。有特殊体质的人群出行时对阳光某一些波段产生过敏反应。局部可出现红斑、丘疹等,严重的出现大泡。预防方面,采用物理防晒,如打遮阳伞、带帽子,不要让皮肤暴露在阳光下。再有涂防晒产品,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很多人抹防晒产品抹的太少,起不到防晒的作用。正确的方法是要在出行前的15分钟至30分钟之内就涂抹上,而且要抹到看不到皮肤层为佳。另外,每隔两三个小时还要涂抹一次。
第三种是光*反应。因吃了某些特殊食物或药物后,再接触阳光,就产生过敏反应。容易产生光*反应的食物有贝类食物,还有蔬菜类如茼蒿、菠菜等。容易产生光*反应的药物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、左氧氟沙星、氧氟沙星等,还有甲硝唑等唑类药物,以及四环素类药物等。所以避免光*反应就是在吃了上述食物和药物后不要再接触阳光。
第三类:感染性皮炎
有些人天一热就犯脚气,原因是出汗多,造成真菌感染,这是足癣的一种。感染的部位不同,还有股癣和体癣。治疗需要医生指导下涂抹抗生素类药物。预防就是要讲卫生,勤冲凉。但注意不要用搓澡巾使劲搓皮肤,这样反而让皮肤受到伤害。
文:记者富宝华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:田静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