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山东一女子捏死隐翅虫手臂被腐蚀7天还没好的新闻登上了热搜。这已经不是“隐翅虫”第一次登上热搜了。对此央视新闻都发文提示转发扩散以防范隐翅虫,足可见隐翅虫的危险系数之高。
为啥如此重视,因为隐翅虫毒性强,且与大蚂蚁极为相似,常人如果没有知识储备,即便看到也难以分辨,以至于忽视其毒性。大部分人在小虫子落到身上时会习惯性的拍打,而如果此时是有毒隐翅虫,那么它会在皮肤上分泌毒素,这是一种由雌虫血淋巴中的假单胞菌属细菌产生的强效发疱性毒素,会灼烧、腐蚀皮肤,就会造成下面这种结果。
何为隐翅虫隐翅虫隐翅虫,其实是一类甲虫的统称,属于昆虫纲鞘翅目下的生物,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近种隐翅虫,隐翅虫的身体狭长,体长0.4cm至cm左右。毒隐翅虫(属)的虫体各段都含有毒素,是一种类似于强盐酸性质的毒汁,夜间飞进房间落在人体表面叮咬皮肤,或虫体被拍碎后释放出毒液,2-4小时即可引起皮炎,谓之隐翅虫皮炎或线性皮炎。
不是所有的隐翅虫都有毒隐翅虫家族成员众多,但有毒的隐翅虫不过多种,我国主要存在三种有毒的隐翅虫,分别为黄足、黑足和奇异毒隐翅虫。看清楚了,只有下图这三种是有毒的!
该如何防范夜间关好纱窗,有条件的睡觉放下蚊帐。发现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,千万不要在皮肤上将虫子打死或压碎,应轻轻吹气将其吹走,然后用清水或碱性肥皂水洗净接触过隐翅虫的皮肤。若不小心接触了隐翅虫的毒液,切勿用接触到毒液的地方触碰身体的其它部位,应用清水或碱性的肥皂水清洗患处。有条件的可内服抗组胺药,外涂解毒搽剂或外用糖皮质激素。如果发现身上出现隐翅虫皮炎,应及早就医,切不可自行乱涂药膏,或用手去抓挠患处,以防继发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