荨麻疹,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仅仅只停留在症状表现上,对它的发病机制原理根本一窍不通,甚至有人的想仅仅用涂药膏来根治荨麻疹,那是不可能的,最多缓解一下症状。还不如服用抗组胺药物,更加有效地抑制过敏症状的发生。
要治疗荨麻疹至少你要先了解,有关荨麻疹的知识,俗话说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不然,就靠那种佛系的治疗方法,每天抹点药膏啥的,只能导致荨麻疹越来越严重,因此我们要先了解荨麻疹的发病原理。
发病原理
荨麻疹的变态反应型主要是第Ⅰ型,即抗原与抗体IgE作用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白细胞,使它们的颗粒脱落而产生一系列化学介质的释放。从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、通透性增加、平滑肌痉挛、腺体分泌增加等。产生皮肤、粘膜、消化道和呼吸道等症状。
有的荨麻疹属于第Ⅱ型,是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,形成过敏毒素,即C3与C5及释出趋化因子,吸引嗜中性白细胞释放溶酶体酶,刺激细胞释放组织胺与组织胺类物质而发病,有实验研究发现:CU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高于正常人,而补体C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。
左边是致病因素,包括细菌、神经肽、补体以及自身产生的一些抗体,当这些诱因活化以后,共同作用在皮肤里的肥大细胞,只要肥大细胞不稳定了,就会释放出炎症因子,如最著名的就是组胺,还有白三烯、前列腺素等。
以上就是荨麻疹发病原理的简介,除了以上的发病原理,我们还要弄清楚什么叫过敏?
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过激行为,正常来说当外界一些病菌进入我们鼻腔咽喉,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释放组胺等物质,刺激我们打喷嚏、咳嗽把它们驱赶出去,但当免疫系统混乱时就容易敌我不分,在一些无害物质进入体内的时候进行无差别的攻击,导致我们在没事的情况下也打喷嚏、咳嗽、荨麻疹发作等,这就是过敏。
医院会给荨麻疹患者,开抗组胺药物,抑制过敏流程的其中一环,减少荨麻疹症状的发生。从抗组胺药物问世到现在,一共研究出了三代抗组胺药物。
第一代抗组胺药物
苯海拉明、氯苯那敏、赛庚啶,异丙嗪
大部分易通过血脑屏障,产生中枢抑制作用,禁用于高空作业、精细工作者和驾驶员等。
与组胺H1受体结合缺乏选择性,部分品种有较弱的抗胆碱和a受体阻断作用,可致口干、心动过速、加重前列腺肥大则的尿储留、加重青光眼病情等,前列腺增生和青光眼患者禁用。
不过价格便宜,主要应用于荨麻疹、过敏性皮炎、过敏性鼻炎等。
第二代抗组胺药物
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、依巴斯丁、咪唑斯叮等。
不易通过血脑屏障,中枢抑制作用不明显。
H1受体选择性强,几乎无抗胆碱和5-羟色胺作用,并具有其它抗过敏作用。
但价格较高,有些药物如西替利嗪有中枢不良反应,阿司咪唑刺激食欲引起体重增加,部分药物有潜在心脏毒性。
第三代抗组胺药
地氯雷他定、左西替利嗪、非索非那定等。
相比第二代抗组胺药,抗过敏和抗炎效能增强,镇静、心脏毒性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减少,疗效确切、不良反应小。
抗组胺药物的局限性
虽然抗组胺药物现在的药效越来越好,但仍然无法根治荨麻疹,仅仅只是控制了症状,没有根治病因,这也是许多患者最难受的地方,难道荨麻疹就要陪伴自己一辈子了吗?
除了服用抗组胺药物,其实还有一种更加深入的治疗方法,那就是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,当免疫系统恢复了正常,自然就不容易产生过激的防卫行为了。
在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方面、我们可以补充利敏舒益生菌,它可以在体内释放各种有益物质,从根源上抑制免疫球蛋白E的过度产生,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,从而达到改善荨麻疹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