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虫性皮炎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过敏性鼻炎荨麻疹,看国医大师郭子光如何 [复制链接]

1#
小编导读

前段时间,不少地方又被皑皑白雪占了风头,这几日,气温已渐渐回升,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郁,微风拂过脸颊,已没了那寒风刺骨的感觉。春天的到来,让很多过敏体质的朋友,在开心的同时,又多了几丝忧愁,过敏性鼻炎、荨麻疹,说不定就与它们不期而遇了,怎么办?且看国医大师郭子光有何妙治良方!

“*”作为病因概念,早在《*帝内经》中就有叙述,如《素问·刺法论》有“避其*气”之云。汉·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有“阴*”、“阳*”为病之论。晋·王叔和《伤寒例》阐述了“寒*藏于肌肤,至春变为温病”的机理。隋·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》更有“伤寒*”、“温病*”、“时气*”、“热病*”、“蛊*”、“注*”,以及各种虫、酒、食物、药物中*的记载。唐·王焘《外台秘要》搜集了许多*气为病和解*之方。宋·庞安时《伤寒总病论》发挥了《伤寒例》的“寒*说”,强调一切外感病的共同病因是“*”,阐明“*”有阴阳寒热的不同属性,所以临床表现也有伤寒、中风、温热、暑湿等不同证候,其治疗则首重解*之法。此后,宋之刘完素、张从正,清之吴有性、戴天章等,治疗外感疾病无不以解*攻邪著称。

郭老指出,“*”毕竟不是一种特定的病因,而是各种病因的产物。故寒邪成*称寒*,温邪成*称温*,热邪成*称热*,风邪成*称风*,湿邪成*称湿*,还有蛊*、虫*、痢*、疟*、药*、食*等等。而从阴阳性质来分,又有阴*、阳*之别。由于“*”的性质和侵袭的部位不同,所以解*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,有清热解*法、辛温散*法、苦寒泄*法、利湿祛*法、涌吐排*法种种。故不能把“*”仅仅理解为热*,而视解*法只有清热解*一端。他说,凡邪气成*,最忌闭郁,*气闭郁,极易内陷,形成血为*滞,气为血阻的厥逆危候,所以解*之要,在于“开泄”祛*。他观察多年认识到,一些过敏性疾病,如过敏性荨麻疹、皮炎,过敏性鼻炎,以及某些昆虫咬伤等,多是风邪化*,蕴于肌肤所致,治当开泄皮毛以散*。其从寒化者,以辛温散*,从热化者,以辛凉解*,总以祛风为主,使邪*从皮毛发泄。

例1过敏性鼻炎

*某,女,47岁,干部。年10月17日初诊。

患者自诉成天鼻水长流不断,鼻痒、鼻塞、鼻鸣,喷嚏时作,西医诊断为“过敏性鼻炎”。近日加重,伴以一身不适,左眼眶频频跳动,心烦,口和,苔白润,脉浮缓。辨为风邪外感,营卫失和之证。用祛风散*,调和营卫治之。

处方:防风15g,蝉蜕20g,僵蚕10g,桂枝15g,白芍20g,炙甘草8g,生姜15g,大枣10g,辛夷10g。1日1剂,服2剂,每剂煎2次,每次煎20分钟,两次煎液混合,分3次服。

按:患者服上方两剂后诸症迅速缓解,感到效果甚佳。但郭老说这种情况很难保证其日后不反复。因其属于风邪易感体质也。

例2荨麻疹

郭某,女,33岁,成都铁路局干部。年6月28日初诊。

1年前发病,周身发风丹块,痒甚,医院诊断为“荨麻疹”,服息斯敏并打针而缓解,停药又复发。此后,反复发作,用中西药可一时缓解,但病情有不断加重趋势。目前,一身发痒,搔抓后即起红痕,同时周身皆痒,搔抓后满布红痕斑块,甚至身体任何部位碰撞一下即起红色斑块,奇痒殊甚,苦不堪言。同时,最怕冒风,稍冒风即连连喷嚏,多达数十个不等。查其形体偏胖,腠理疏松,神情如常,以手指轻划其上臂皮肤即产生白线——红线——风团块,久久不消退,饮食二便无异常。舌尖红苔淡白,脉浮滑。辨为腠理疏松,卫表不固,易遭风寒,致使营阴郁滞,郁久化热,营热夹风而时时发丹也。治以清营祛风。

处方:防风20g,蝉蜕15g,僵蚕15g,紫草15g,丹皮15g,生地15g,连翘15g,玄参15g,地骨皮30g,甘草10g。水煎,服3剂,1日1剂。

同年7月2日二诊:症状已大减,一身基本不发痒,唯稍冒风即喷嚏不断,尤以晨起为甚。上方重清营疏风,轻视了风寒外感。仍以上方去玄参,加麻*10g,以发散营中之郁滞。再进3剂。

7月11日三诊时,已无任何症状。患者前来索求根治方药,考虑患者腠理疏松,营卫不固,不任风寒外袭是发病之根,以固表实卫,善后调治,或可杜绝复发。书玉屏风散加味:*芪40g,防风20g,白术20g,蝉蜕15g。浓煎,1日1剂,2~3次分服,连服10日为1疗程,服用2疗程,疗程间休息2~3日。后随访数月,未见复发。

按:考郭老发挥祛风解*法治疗过敏性疾病常选用的药物配伍有:防风15~20g,蝉蜕15g,丹皮15g,地骨皮20~30g,白鲜皮15~20g,生地15~20g,白蒺藜15g,银花20g,连翘15g,甘草5~10g。并强调病人忌虾、蟹、酒等发物。此配伍对各种属血热生风引起的过敏性荨麻疹和皮炎尤为适宜。若属过敏性鼻炎,风多于热者,可去银翘,酌加桂枝、白芍;自汗则加*芪、五味。他还指出,对于各种过敏性皮炎、荨麻疹,尤须注意保持大便通畅,若大便燥结者,可加大*10g另泡服,便通停后服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选自《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?国医大师卷:郭子光》(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,刘杨,江泳编),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。由悦读中医(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