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止痒脱敏膜治疗皮炎和湿疹的Meta分析
张蕾,张洁,李雪,杨维玲
作者单位:北京,中国人民医院皮肤科
作者简介:张蕾,住院医师,研究方向:病原真菌
目的
利用Meta分析评价皮肤止痒脱敏膜治疗皮炎或湿疹的疗效。
方法
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、CNKI数据库、VIP数据库、万方数据库,纳入皮肤止痒脱敏膜治疗皮炎或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(RCT)或半随机试验,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,并采用RevMan5.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。
结果
28篇文献纳入本项研究,累计患者例。Meta分析结果显示,皮肤止痒脱敏膜在提高治愈率[RR=1.85,95%CI(1.50,2.29),P<0.01],总有效率[RR=1.39,95%CI(1.24,1.56),P<0.01]和不良反应[RR=0.37,95%CI(0.22,0.64),P<0.01]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;而在显效率[RR=1.07,95%CI(0.97,1.17),P>0.05]和症状体征总评分(TSS)[WMD=-0.54;95%CI(-1.13,0.06),P>0.05]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。
结论
皮肤止痒脱敏膜是治疗皮炎或湿疹确切的有效方法,但仍需要大样本、高质量、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来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。
皮肤止痒脱敏膜主要含有原花青素低聚体(OPC)、纳米银离子和营养组合因子等有效成分。原花青素是由*烷-3-醇或*烷-3,4-二醇以及其酯结构以不同的聚合度聚合而成,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;其抗自由基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,维生素C的20倍。Terra研究发现,原花青素可通过抑制一氧化氮(NO)﹑前列腺素E(PGE2)的合成及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(iNOS)的表达等途径调节活化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,三聚体和低聚体组分可抑制iNOS的表达;此外,原花青素尚可对大鼠和小鼠实验性炎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,其抗炎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、抗脂质过氧化和减少细胞因子的生成有关;并可抑制组胺脱羧酶,减少组胺的合成,阻断过敏反应链,从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,减轻水肿渗出。纳米Ag+是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,粒径大多在25nm左右。它能透过细菌细胞膜阻断呼吸酶而起广谱杀菌作用,并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;并可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等途径促进创面愈合以及抗炎、止痒等作用,而营养组合因子包括微量元素、维生素、氨基葡萄糖、氨基酸以及透明质酸等成分,有效补充皮肤营养,提高皮肤免疫功能,帮助恢复正常皮肤状态。
DOI:10./sypfbxzz.-.
实用皮肤病学杂志,,9(2):89-94
更多精彩内容,详见杂志原文!
《实用皮肤病学杂志》订阅方式:①邮局订阅(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)。全国邮发代号:2-。②编辑部直接订阅(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)。通过邮局汇款至“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《实用皮肤病学杂志》编辑部”注明订阅数量、邮寄地址,并请致电-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