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分已过,天气也变得越来越热,到了好发昆虫叮咬的季节,我们该如何治疗和防范呢?
一、昆虫叮咬
临床上称为“虫咬性皮炎”,是指被昆虫、节肢动物叮咬,或因接触昆虫的*毛而引起的皮肤炎性反应,夏秋季好发,多发于暴露部位。常见的引发皮炎的昆虫有蚊、臭虫、蚤、螨、飞蠓(小黑虫)、*蜂等,另外有些毛虫,如桑毛虫、刺毛虫的*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。
二、临床表现
由于叮咬人体虫类的不同和被叮咬个人体质的差异,叮咬处会呈现不同的皮肤反应。一般表现为水肿性丘疹、风团、水肿性红斑、丘疹、丘疱疹、淤点等,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,皮损中心可见叮咬痕迹,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、刺痛、灼疼。
三、药物治疗口服药物1马来酸氯苯那敏片
用法用量:口服。成人每次4mg,每日1~3次。
注意:该药有嗜睡、口渴、心悸等不良反应,高空作业者、车辆驾驶员、以及机械操作人员工作时间禁用。
2氯雷他定片
用法用量:口服。(1)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:一日一次,一次10mg;(2)2~12岁儿童:体重30公斤:一日一次,每次10mg;体重≤30公斤:一日一次,每次5mg。
3盐酸西替利嗪滴剂
用法用量:口服。推荐成年人和2岁以上儿童使用。滴剂使用时,打开瓶盖,然后瓶口垂直向下药液即会滴出。
本品口服滴剂换算:
28滴(1ml)=10mg;
14滴(0.5ml)=5mg;
7滴(0.25ml)=2.5mg
(1)成年人及6岁以上儿童:一日一次,每次1ml(约28滴)。若病人对不良反应敏感,可每日早晚两次服用,每次0.5ml(约14滴)。
(2)2~6岁:一日一次,每次0.5ml(约14滴)或每日早晚两次服用,每次0.25ml(约7滴)。
(3)1~2岁:建议早上和晚上各服用0.25ml(约7滴)。
1岁以下儿童:虽然有6个月以上到1岁婴儿服用西替利嗪的临床数据,但相关评估尚未完全结束,如需使用,请遵医嘱,谨慎使用。
注意:酒后避免使用。
外用药物1卤米松乳膏
用法用量:外用,以薄层涂于患处,依症状每日一至二次,并缓和地摩擦。
2硝酸咪康唑乳膏
用法用量:外用,涂搽干洗净的患处,早晚各1次,症状消失后(通常需2~5周)应继续用药10天,以防复发。
注意:(1)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(如口、鼻等);
(2)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、红肿等情况应停药,并将局部药物洗净,必要时向医师咨询。
(3)出现局部敏感或过敏反应,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咨询医生。
3炉甘石洗剂
用法用量:局部外用,用时摇匀,取适量涂于患处,每日2~3次。
4丹皮酚软膏
外用,适量涂敷患处,一日2~3次。
注意:用药期间忌烟酒、辛辣、油腻及腥发食物;切勿接触眼睛,皮肤破溃处禁用;患处忌同时使用油脂类物质及护肤品;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、瘙痒、红肿等应停止用药,以清水洗净,必要时应向医师咨询。
四、防治措施
1.注意个人卫生,常洗澡,同时水温不宜过高。
2.勤换衣服、床单,凉席、被褥等贴身物品,要常常清洗曝晒。
3.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、环境整洁,避免潮湿。
4.要合理饮食,保证充足的睡眠,适当地做些运动以增强体质,外出旅游最好穿上长裤,以防下肢被虫咬伤。
5.倘若不慎被蚊虫叮咬,应避免搔抓,因为这样会造成继发感染或局部淋巴结肿大。
6.病医院就诊,免得延误病情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